步入绮罗,是因为她有如此一个清绝的名字。车驶在狭窄的石板路上,两旁是普通的农舍和没落的宅院,这里和许多腾冲地区的农村没有两样。
我们就要对她失望了,路却开阔了起来。一个弯后,豁然开朗的一片天地展现出来。那里是桥,是水,是大树,是屋舍,宁静,娟秀。而分明是辉煌的一片建筑也突然跃然画间。青砖,绿瓦,重檐。不是亲眼所间,我是断不敢相信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竟有这样的奇迹存在的。
建筑采用了传统的重檐歇山形式,从这点不难看出这是一座宗教建筑。
走近了,“绮罗文昌宫”几个大字历历在目。400年的风雨竟没有洗去绮罗人对文化的至高崇拜。一入宫门,2块荷花塘正竞相斗艳,横跨其上的古桥已写满了岁月的苍桑。孩童们无忧的在宫中跑来跑去,这样的一个学堂让我们嫉妒了。古屋,菏塘,老桥,游戏其间的孩童,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三昧书屋”。
文昌宫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400年。老屋的窗棂和门楣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上几次运动的冲击,遗留的雕饰及绘画已不多了。然而,从那仅存的一点精品中仍不难看出其昔日的辉煌。
造访时,恰遇上了绮罗小学的开学典礼。孩子们很友好,每当镜头相对时是一率的真诚微笑。 从文昌宫辉煌的殿宇不难看出其昔日的辉煌,那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的必是绮罗明天的希望了。
多年的游历,我也走过许多的村庄。然而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象绮罗这样令我感到震撼。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一个小乡村有此财力及动机构筑如此辉煌的建筑?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步入了绮罗的街道。
几回路转,一户人家门头的雕饰吸引了我们的脚步。那精美的造型和生动的图案一看便是出自剑川木雕大家的精品。据说当年雕饰大家的作品报酬是以一两刨花一两白银的价格计算的,由此看来,门内定非等闲。叩门叨扰后,我们意外的受到了主人热情的款待。
主人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她不经意的举手抬足间流露着大家之气。从闲聊中得知女主人是一位藏族,名叫罗布启春,这在藏语是“幸福的宝贝”的意思。1941年,女主人的丈夫李和仁先生于腾冲率先组织马帮入藏经商,在美丽的日喀则,他认识了当年的卖酒女罗布启春,爱屋及乌,李先生固执的认为整个日喀则,罗布启春家的酒最好喝。于是,每次路过酒肆,李先生都走不动路了……
成婚后,罗布启春随李先生走遍了西藏,印度,南洋,香港……二人相濡以沫直至先生仙去。
在中国,腾冲是为数不多的崇商之地,由于地少人多,千百年来,腾冲就有外出经商之风。年轻人如果年届18而没有远行,往往被乡人所不屑。于是,小小的地方出了无数的巨贾。而连年在外而产生的对家庭的愧疚又令得远行人用自己许多年甚至一生中沾满汗水的所得来修葺自己的家园梦。那无数精美的屋舍,巧夺天功的雕饰及字画收藏都反映这一遗风。在李先生家我们就看到了英国生产的铸铁围栏,女主人为我们介绍说那围栏是经英国水运到印度,经西藏再运至绮罗的。单路上就用了3个多月。从这点滴,不难看出李先生的用心良苦。
而屋中悬挂的遗相及数十年未变的布局也让我们深为罗布启春老人那一段曾经沧海的爱而感动。
拜别了罗布启春老人,我们一行继续我们答案的搜寻。再一次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个落寞的门庭。远远望去,门头的漆色早已剥落,木雕图案也因年久失修而任由腐朽。然而,字迹几不可辩的三个字却令我们为之一振,那门头分明写着“将军府”。
推开了门,我们又打开了一本书。与刚才造访的院落不同,这里明显的衰败了。满目的平淡中竟也有依稀可辩的绝美雕饰及壁画。走在寂寥的院落,深为这将军府邸的辉煌不复惋惜的同时,也感慨世事的变迁。无意中一块新近粉刷过的匾额份外耀眼的吸引了我的目光。匾额上书“李珍国故居”。这难道就是怒斩神甫马嘉里而引发马嘉里事件的英雄李珍和吗?答案得到证实后,主人的目光变得明显自信了。
此时的户主已是李珍和先生的第五代后人李守仁,由他口中我们得知当年李珍国作为腾越守关将领率边地军民歼灭入侵者马嘉里后却遭到了中英双方会审。在军民的力柬之下,幸得昭雪。出于对英雄的敬爱,当地人将故居所在命名为大人巷。
李珍国毕生为人磊落,为官清廉。其唯一的遗物是一块黄绢告示。那是李珍国寿诞时为免同乡劳资伤财而特行之令,而这一座老宅也是李珍国的拜把兄弟出资所建。
李珍国身后,李家的历代后人在中国的历次运动中饱经磨难。然而,所受的不公并没有改变英雄之后的人生态度。唯一令李守仁先生感到心酸的是自己没有能力为祖宅进行修缮。
一些摹名者给李守仁先生出了主意,申请将李珍国故居开放,门票所得就可以用于老宅的维护。出于对此事的重视,李先生拿出了政府的批文给我们看。当地政府已批准故居的开放并将门票定价5元。希望下一次拜访能看到李先生的笑容。
步出将军府,我想此行的答案找到了。能够养育英雄,巨贾的热土当然可以孕育如此辉煌的文化。绮罗是美丽的,也是宁静的。作为外来者,我们不忍打破那和谐的图券。于是,带着尊重,带着不释,我们离开了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