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旅游昆明康辉旅行社 >> 云南旅游攻略 >> 香格里拉旅游 >> 香格里拉游记 >> 正文
历史悠悠的古道【字体:
历史悠悠的古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8-24

  每次打开地图,我的视线都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云、贵、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嵌在石板上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玛尼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据说,有些跨越江河连接古道的铁索吊桥和木架悬臂桥,便是由马帮们的买路钱架设而成的。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赵老先生当年就亲眼见过整架架在大树上的白骨,那是雪山洪水留下的杰作。许多岩洞、道旁被火烟熏得黝黑的巨石在倾述着无数代马帮风餐露宿、如歌如泣的传奇经历……

  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荼马古道。

  中华民族拥有一个地理上自成格局的生存空间:西、北部有雪岭大漠,东、南部临无际沧海,西、南面则是大山大江横巨。要发展,要交流,就必须打破地理环境的拘束。“茶马古道”作为大西南地区联接地域文化,打通对外交流途径的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一直在想,大约二千年前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时,在那儿突然看到产自中国汉地的筇竹杖等等 ,会是怎样的惊讶。他据其实地见闻,提出:在陆路交通方面,除了从敦煌至哈蜜,由天山南北两路达葱岭、大月氏、大夏等地这一通道外,在西南还存在另一条对外交通途径。于是,雄才大略、个性豪强的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105年两次用兵云南,征服了阻挠他实施交通印度计划的昆明夷,大理、洱海一带也随之归顺,使古道第一次纳入了中央王朝的势力范围。而其实,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氏羌族系中的各族群已经分布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各族先民之间已经由山间谷道来来往往,并已存有共同的文化因素。及至唐时,樊绰在其《蛮书》中就清楚地提到由滇入吐蕃的道路,以后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传播,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云南本是山茶科植物的家乡,是茶树的原产地。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巴达山,及勐腊县易武象明山区以及思茅一带发现的一批家培和野生的被人们称之为“茶王树”的大茶树证明了这点。它们的树龄在800年以上。1980年在巴达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初步鉴定树龄达1700年。而据历史文献记载,1200多年前南诏时的银生、开南节度辖区(即今云南元江以南地区)内已盛产茶叶,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产地。

  也就在这一时期,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逐渐兴起,向东发展的一支到达喜马拉雅山南麓、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据藏族典籍载,他们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顿使它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于是,一地产茶,一地需茶,联系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这正如丝绸之于丝绸之路。

流动的血脉 

  中国大西南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恶梦,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只适合马帮的徒步运输,这就形成了茶马古道的与众不同之处:完全是一条用人和马的脚力踩踏出,用有血有肉的生命之躯铺就成的道路。大致说来,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林芝、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联络在一起。跟着都吉赶的马帮在滇藏川大三角区域一趟100天走下来,我才真正领略到茶马古道的魅力。那异常险恶的生存条件,那长达数千公里,来往一趟需耗时四五个月的漫长旅途,造就了马帮们为人称道的冒险精神,这种冒险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作孤注一掷,而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以及亲密无间的合作等等。马帮身上不乏这些东西。这也正是茶马古道的迷人之处。

  当然,马帮们冒死来往于茶马古道,主要是为了贸易获利。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总得进行相应的贸易交流,于是,为了丰厚的经济实利,马帮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卓绝的抗争,翻越千山万水,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往来各地,这正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所录藏族古谚唱的:“来往汉藏两地的牦牛,背上什么东西也不愿驮;但遇贸易有利,连性命也不顾了。”就是这千千万万马帮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的来来往往,一步一步踏出了一条山道,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这些马帮集中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往往就成了后来的城镇。         

古道隐苍茫

  1992年,我来到作为普洱茶六大茶山重要集散地并作过勐腊县府的易武镇,过去的老镇长张义先生,给我讲述了他少年时候亲眼所见并记忆犹新一件事情:由于滇西抗战的影响,茶马古道被长期阻断,藏族地区严重缺茶。战争才一结束,来自中甸、德钦的藏族马帮就蜂拥而至,一个马队一百多匹牲口,将六大茶山的茶叶搜罗一空,甚至连多年的老茶叶也全买走。他们付的藏银洋多得无法计数,只好堆码在桌面上一摞一摞地数个大概。油灯下,那些沉甸甸的银洋压得桌子吱嘎作响……

  其实在宋代,茶马互市已经成为汉藏间的一件大事。及至元世祖忽必烈经由西昌、丽江奔袭南诏,进一步打通滇、川、藏间的道路,加强了各民族的联系。明、清两代,荼马互市有了空前的发展。明末,云南各族人民进行了17年抗清斗争,因战乱,对西藏的茶叶供应少了,后来一俟清兵入滇,达赖喇嘛立刻遣使要求恢复茶马贸易。据载,仅清顺治18年(公元196年),滇茶销西藏就达三万担!滇藏山道在那时已名正言顺地成长为一条“茶叶商道”。

  至民国年间,根据《云南边地问题研究》记载:“普思边沿的产茶区域,常见康藏及中甸阿墩子的商人往来如梭,每年贸易总额不下数百万之巨。”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的茶马古道是如何的繁忙和热闹。

  就这样,由于百姓的需要,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形成了茶叶的大量运输,造就了茶马古道。而古道上经济物资的大量交流,必然带来相应的其他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更由于行进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这种极特殊的“载体”,使得茶马古道逐渐成了联系沿途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

尚未打开大门的宝库

  我们多次循着马帮阵阵幽远的响铃走过长达数千公里串起无数山谷、平坝和村寨的古道,它让人体味到一种中国西南部特有文化所具有的摄人心魄的内核:那从远古至今天延续着的土著血脉文化,那包孕着的多民族群体文化,那么凝重多彩的宗教文化,那么丰富而复杂的“个体”文化及“混合”文化……真令我们瞠目结舌。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少精彩论述。费孝通先生认为,滇、川、藏走廊蕴藏有十分丰富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存,应该花大力气去做。罗烈赫也指出:“西藏麋集了许多族源不同的民族”,其“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尤其是童思正先生曾反复论证,中国的西南部,特别是西藏及其邻近地区,可能是从狡到人进化的摇篮。这是人类自身至今未能解开的一个谜。

  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出,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道孚、雅江,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木里,到云南德钦、中甸以及丽江,构成了一系列石棺墓分布带,无论葬式还是随葬器具都基本相似,也就是说,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的文化就已经相互联系,并接受了来自黄河流域古文明的深刻熏陶,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古文化在西南边疆发展的一支。与此同时,由于地缘的关系,它又感受到了来自西亚、南亚、东南亚诸地文化的影响,同时它也将自己的优秀文化因素通过山间谷道流传到远方。

  茶马古道正是这样一条不同部族集团及文化大板块之间文化交流的主渠道。研究这条古道及它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将有助于我们对亚洲古文明形成过程的进一步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西藏地区与祖国大家庭关系的认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