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纳西语称之为“拜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相传,早在唐宋以前,东巴教始祖“释理达多”法师曾在这里修行,并创立了东巴教,留有“释理达多禅定处”的碑文和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54年)纳西土知府木高的摩崖刻石七律诗一首,可惜的是这些我们都看不到。
当我们的车子吭吭哧哧地开进白水台的时候,我感觉到离白水台越来越远,这当然不仅仅是路途遥远的缘故,那弯弯曲曲的山路,不时有一两处塌方,60余座的大客车在这样的山路上行驶确实让人感到惊心动魄,100公里的山路,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
这就是白水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给我的感觉。到白地乡后,我们骑马登上白水台的台地,吸引我们的倒不是那状如莲花的层层台地——这些台地在我们九乡也有,且数量和规模远远要比白水台大得多,更何况我们的神田还是在深达100米的地下。走上白水台,我们就被坐在台地旁的三位纳西小姑娘,还有旁边四五位正用纳西腔调唱着现代流行歌曲的姑娘们的歌声所包围。
姑娘们的歌声非常嘹亮,唱的是《青藏高原》,歌声在白水台的山野间缭绕,大有山鸣谷应的韵味。小姑娘们穿着纳西族古老的披星戴月服饰,后腰上系着白羊皮围裙,脸色呈褐红色。这些小姑娘的年纪不大,也就是12岁的年纪,如果在汉族地区,她们这个年纪,正好是在学校里念书的年纪,可现在她们却在这里以歌声和舞蹈,赚取每位游客一元的费用。
在公路下边的东巴庄园里,我们穿过几株茂密的核桃树,从纳西族的木板房边走过,七弯八拐后,来到一间小木屋里,那里挂着东巴始祖的神像,羊皮写的东巴经文,还有充满东巴特色的工艺品,我们嗅到了来自远古的东巴文化浓烈的气息。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东巴颤巍巍地从屋里走出来,操着浑浊的纳西口音,用汉语和纳西语混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着纳西的文化和艺术,我半懂不懂地听着,深为老东巴对东巴文化的虔诚感动。我相信,我不是第一个到这个小木屋来的人,这位老东巴也不是第一位向人介绍东巴文化的人,老东巴快要站立不稳,我感觉到他需要有年轻的纳西人,去承传这一古老的文化,使其发扬光大。
白水台,历史上曾经出过两位著名的东巴教始祖,由这两位得道的圣人,创立和发扬了东巴文化,这是一个东巴教灵息吹拂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