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ofo小黄车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了《骑行大数据寻找城市热点之标志性餐饮篇》。通过对广州茶点、昆明米线、成都火锅、长沙小龙虾和青岛海鲜等标志性特色餐饮场所的骑行大数据分析,显示大众对城市标志性特色饮食消费的偏好。报告显示,昆明最受欢迎的过桥米线品牌为“建新园”,而骑行“甩米线”高峰则出现在上午8时。
昆明人早餐偏爱吃米线 老字号最火
据ofo小黄车出行大数据显示,在昆明人最偏爱的五家米线品牌中,老字号“建新园”排名第一,老字号“桥香园过桥米线”排名第二,“德胜桥豆花米线”位居第三,“老滇过桥米线”排名第四,“青和小锅米线”排名第五。
在众多米线品牌中,昆明人对老字号尤为偏爱,建新园、桥香园两个老品牌几乎呈二分天下的局面,但相较于桥香园,建新园的店面更多,出行热度及订单量也最多,其味道也更为大众认可。其中出行热度最高的几家建新园米线店分别位于花鸟市场旁的建新园(景星街店)、金碧广场附近的建新园(金碧店)及靠近昆明火车站的建新园(永平店)。
从时段上看,上午8时则是昆明米线店出行订单的高峰期,总订单量占比达到了10%以上。下午17点至18点,订单也达到高峰值,不过订单量占比为近8%,可以看出,昆明人偏爱把米线作为早餐。
在云南春城昆明 甩碗米线即早点
昆明早点,删繁就简,大可以用二字来概括——米线。不少人每天早上出门,经过早点扎堆的食街,都会顺理成章找家店坐下来,吃碗米线再赶路。难怪多数昆明游子回了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找碗米线慰饥肠,这才算踏踏实实踩在昆明土地上。
虽说“删繁就简”,即便只是一道米线,在昆明也能生出无数花样。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期间,在他文中谈到的米线数目多达十几种。除了外人皆知的过桥米线外,汪曾祺文中记有青莲街的羊血米线,荩忠寺坡的爨肉米线,护国路的炒米线,以及小锅米线、凉米线、焖鸡米线、鳝鱼米线、叶子米线等等。光是听着这些名录,便足够轮番吃上几个星期不重样的米线早点。
到了今天,昆明街巷间小锅米线、焖肉米线、炒米线、凉米线等依旧遍地开花。在昆明,小孩刚刚能吃东西,就开始吃米线,乳臭未干的娃娃们跟着家长,抱着比自己脑袋大一圈的米线碗吃得满嘴油汪汪。
昆明米线随处可见,当地人吃米线的方式也随性,既能豪爽地举着整盆米线直接“甩”,也能优雅地在小锅米线里“嘬”。昆明的米线口感讲究,吃起来软舌头上舒服,就是好米线,所以昆明人吃米线都是拿筷子划着吃、甩着吃。
虽然过程随性,吃米线这个事情,老昆明说来却很含蓄,一个“请”字了得。“你街给请早点啦?”、“你街请碗米线”;年轻人则不拘小节,喜欢用“甩”字当道,得不得就会“甩碗米线克”。
豆花米线、大锅米线、小锅米线,你粉哪碗?
说起米线,就不得不提豆花米线,这是昆明上得了宴席、下得去街巷、坐得进公园的祖传小吃。罗养儒的《云南掌故》中写出,至少百年以前,豆花米线已经相当普及,分素、荤两种,各有标配,均富含颤抖不已的嫩豆花。
据老一辈昆明人介绍,豆花米线的主料必须为酸浆米线,也即“粗米线”才算地道。酸浆米线为发酵米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泡,滞留或者逸出,均可以舒筋化骨、开张襟怀,使其“入味”性能更好。豆花米线搭载的腌菜,不使用其它米线的友军“水腌菜”,而是使用“干腌菜”。
当然,在昆明也有许多大锅米线的拥护者。对于大锅米线的拥护者来说,大锅米线最迷人的地方,便是自由发挥加料的过程。将米线用清水滚锅烫好,控水入碗,加一瓢滚荤汤,再加上肉帽,店家的操作已然完成,进入客人自选程序。肉帽种类很多,常见有焖肉、酱肉、卤鸡、辣鸡、黄焖鸡、三鲜、鳝鱼、脆旺、脆哨、肠旺、肥肠、猪肝、清汤山羊肉等等。
与大锅的品类繁复相比,传统小锅米线当得起单纯两个字。小锅米线单纯是单纯,油水却旺,太素不行。昆明高原喀斯特地区,水硬气候燥、紫外线强,没有点油水拿不住肠胃,荤汤以外,鲜肉沫与肥肉相伴,小铜锅一人份烹煮。明火执锅,小铜锅先下汤,再下水调肉沫,下粗米线,下甜咸酱油,还有豌豆尖、腌菜、油辣子,那叫一个爽。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