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圆通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3-15 15:14:5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昆明康辉 | |
|
|
建造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佛寺当数圆通山下的圆通寺。昆明市内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在滇池北岸筑拓东城,同时,也建起了一批具有南诏佛教特色的寺院,建于拓东城东北郊螺峰山山崖下的补陀罗寺就是其中之一。而补陀罗寺即为圆通寺的前身。 “补陀罗”是梵文potalaka的译音,亦有译作“布达拉”,或“普陀”的,意译是“开着小白花的光明山”,为观音道场。“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所以,“补陀罗”也好,“圆通”也好,都是供奉观音的寺院。
在汉传大乘佛教中,观音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名列“南海三圣”之一,也是四大菩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寺的佛教流派虽然有所演变,但作为观音的道场,却总是一脉相承。 补陀罗寺存在了400多年,毁于元初的战火,寺宇成为废墟。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延佑六年(1319年),元人用了18年的时间,在补陀罗寺废墟上重建规模较大的寺院,并更名为圆通寺。圆通寺建成后,改由汉传佛教禅宗的名僧主持,遂成为本地禅宗最早的丛林之一。明季,圆通寺围入城内,并得到云南的最高统治者黔国公沐氏家族的特别关爱。圆通寺是沐氏做佛事的主要场所,沐氏也成为圆通寺的大施主。沐氏家族多次捐资募资修葺扩建,圆通寺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昆明城内最大的佛寺。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作过一次较大的修葺,山门南移至今圆通街面,并建“圆通胜境”牌坊和八角亭,奠定了今日圆通寺的基本格局。 同治十年(1871年),大水淹寺,佛像遭损坏。光绪年间重修佛像时,将大殿供奉的主尊改成了释迦牟尼“三身佛”,但是,大殿并没有按常规改为“大雄宝殿”,仍然保留了“圆通宝殿”的名称。因此,出现了观音殿供奉如来佛的奇观。圆通寺本为观音道场,观音寺不能没有观音,于是,观音便进了大殿前的八角亭。 圆通寺前临五华山,后接螺蜂山(圆通山),地处两山之间的谷地,因此,进入山门后便是一路向下的缓坡,精美的圆通胜境坊便屹立于缓坡的中段,坡底便是天王殿,分列着护持一方天下、劝善惩恶、兼司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天王殿后,便是放生池。 “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佛教认为,杀生为最大的恶业,受恶报;放生为最大的功德,是善举。圆通寺的放生池方正扩大,中心是垂檐翘角,轻盈秀丽的八角亭,周围以水榭回廊环绕,令人仿佛置身园林之中。肃穆的佛教寺庙与轻松的园林风格浑然一体。放生池中间两座三孔石桥,暗含佛教“普度众生”的妙旨,同时又把天王殿、八角亭、圆通宝殿沿寺院中轴线连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与两侧的水榭曲廊一起,组成别具一格的全国罕见的“水苑式”建筑群。 圆通宝殿是中心正殿,面阔7间,重檐歇山式建筑。其琉瓦飞甍,梁柱粗壮,斗拱华丽,彩绘绚烂,气势宏阔。近年又进行了落架大修,但无论用材还是样式,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原貌。 圆通宝殿中的佛像众多,大体上按照一般大雄宝殿的主次规矩排列供奉,但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殿内主佛两侧有龙柱一对,高达10米,雕青黄二龙,舞爪裂须,作欲斗状。这种代表皇帝的符号出现在寺中,这在其他“大雄宝殿”内实属罕见。二是殿中佛教诸佛、菩萨、罗汉及道教众仙共处一堂,蔚为奇观。三是作为观音侍童的善财童子和龙女跻身如来堂前,保留着观音殿的遗风。 当然,这些独特之处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反映了圆通寺的历史演变。龙柱的来历据说是因为明建文帝朱允汶“靖难之变”后,逃到云南,在武定狮山正续寺出家为僧。期间,为避免明成祖派人跟踪,他曾在这里久居。这对龙柱含蓄地表达了真龙天子与佛祖的相互关系。两个童子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证明大殿原本的主尊不是三身佛,而是观音。还有:圆通胜境牌坊上面木雕的八洞神仙、南极、三星均为道教神仙;大殿内两壁上的道教泥塑仙官;衲霞屏上斗大的“寿”字;道教张三丰、吕洞宾的石刻画像等。就在这悬崖峭壁下,还曾建过道教建筑吕祖殿和玄天阁。道教众仙出现在佛堂,则体现了云南宗教佛道并存的特点。 近年来,圆通寺又不断进行了大修和增建,面貌焕然一新。其中,1990年建成小乘佛寺铜佛殿,后又在东边配殿增设藏传佛教的殿堂。这样,就把我国佛教的三大体系,汉语系佛教(大乘显宗)、巴利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语系佛教(大乘密宗)汇聚一起,代表了云南佛教体系完备的特点。这在全国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藏传佛教的殿堂虽简明朴素,但极具象征意义。藏传佛教殿堂殿内中尊“摩诃古日如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祖。右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领袖宗喀巴,左尊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他们都是“祖师”级的高僧。 小乘佛寺铜佛殿是一座精美的泰式建筑,外观纤巧、流金溢彩。殿中供奉着泰王国佛教界赠送的释迦牟尼铜佛像,这尊鎏金铜佛高3.13米,重4.7吨,体态轻盈,手臂浑圆,曲线流畅、面貌端庄,充分体现了南传佛教佛像特点。 铜佛殿内挂着四幅彩画,内容为释迦牟尼出家、成道、初转法轮、涅盘四圣迹;分别由昆明华亭寺、滇西鸡足山、版纳总佛寺和中甸归化寺敬献。它象征着云南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和谐统一。 铜佛殿后是摩崖绝壁和潮音洞、咒蛟台等景点,历代石刻颇多。传说洞中有蛟龙作祟,时常引发洪水,便请晋宁盘龙寺开山祖师觉照筑台念经,镇住了蛟龙,消除了水患,这座念经的平台便称为“咒蛟台”。相传曾是驰名海内外的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晚年卖卜居住处。 从前的圆通寺周围景色秀丽,寺后绝壁峭拔,山色葱笼,林木苍苍,崖下泉水淙淙,朝霞、夕照辉映于石壁之上,涂金抹丹,绚丽动人。清人尚有“水声琴韵古,山色画图新”诗句和“衲霞屏”的题刻。如今虽为楼群所包围,但寺院内却是青山叠翠、宝殿彩坊、水榭长廊,闹中求静,别有洞天,有联云:“古刹居闹市,车水马龙,看你如何安身,触目均为纷扰相;佛缘往心灵,游客观众,是谁能够敬意,随机所到极乐园”。 圆通寺现为云南省、昆明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是重要的佛教文化胜地和旅游景点,在东南亚一带颇负盛誉。1998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