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细雨,夏日的,清凉依旧。走在文化巷仄仄的小路中,恍然间,有一种远离俗世的超脱。在文化巷的上空,弥漫著的,也依然是那浓浓的茶香。
朦朦的雨雾中,似乎又看见沈从文老人、冰心老人、李公朴先生……一代文豪,坐在文化巷里某个小茶馆里,谈笑风生。文化巷也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名字最终由苍麻巷改为文化巷。
当年的小茶馆,不见了踪影。但在文化巷,吃是不能缺少的风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文化巷,一下子冒出了许许多多韩日餐馆,每一家都有著自己独特风景。
「汉江」的老板是人,到云南开店已经有五年了,今年三月,在文化巷又开了一个分店;阿里郎的老板是正宗的朝鲜族,妻子会做一手的好菜,可爱的小儿子会趁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客串一下小老板,一板一眼,派头十足。家在吉林的朴老板原只打算到旅游一圈,可一下飞机就被迷住了,满街的鲜花呀!还有那么新鲜的空气……於是,决定不走了。在贤内助的全力支持下,在文化巷树起了「阿里郎」的牌子。
岁月的变迁,文化巷也不再是那个破旧的,一条长椅、一张八仙桌的时代了。在文化巷里渗入了更多的异国情调,异国的美食,的,的……
但,不管时间如何改变,有一些东西是渗进骨子里的,怎么也变不了。就像江女士说的,她之所以选择文化巷,是因为她从小就长在这里。又是邮政储蓄员,又是老板的江女士用心的经营著她的「吗哪」。江女士说:「『吗哪』是圣经里的一种美食,开小店就是为了寻个开心,朋友们有个聚会的地方。」
七年前,来自的美丽的女老板和两个情投意合的法国朋友,一起经营起了「蓝白红」这个西餐店。点一杯咖啡,坐在店外,看著满天星斗,听心底久违的声音。
这样小巧的店,在文化巷有很多,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文化巷当仁不让的成了一个文化的据点。
一碗茶,看一天书的时代,被一杯咖啡,看一天书的时代取代,不变的是一碟小菜,一片温柔的情愫。每天,文化巷里食客络绎不绝,他们选择这里,更是选择那亘久不变的,弥漫在文化巷上空的文化的气息。
▲和民料理
点一个三文鱼刺身,喝一小口清酒,远离海,却有别样的风情。各种各样好吃的寿司,也只是8元到26元之间。
▲料理
酸酸的,辣辣的食品,就和这个长发的老板一样富有风味。老板在厨房里,铲子、调料,满天飞舞,一盘美味的「绿咖喱」就飘然而至。每一道小吃都是老板精心为您打造的,8元就可以一品正宗美味。
▲汉江料理
「石锅拌饭(rice mix with assorted vegetables and meat in hot stone pot)」一看这个英文名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锅五彩缤纷米饭,和著一点美味的酱,价格10元。
▲阿里郎
「阿里郎炒年糕」是「阿里郎」最为自豪的一道菜,不仅仅是因为这是阿里郎自创的,更重要的是那种粘粘的,软软的,甜甜的,但是一点都不腻的味道,快拿起筷子吧,还等什么呢?
▲吗哪
在「吗哪」不能不吃一种名叫「冰蛋糕」的食品。白奶油、咖啡、巧克力粉、洋酒……是它的主要成份,等吃的时候才从冰箱里拿出来。凉凉的,再呷一小口咖啡,那么这个夏天还有什么你不满意的呢?这等惬意仅「标价」10元。
▲蓝白红
云南的浪漫,融进了法国的温柔,这就是蓝白红小吃的味道,法式烤饼,小草莓蛋糕……经营的是法国南方风味,做的也是法式家常菜,一杯咖啡不过5元,一个蛋糕7元,难怪「蓝白红」会有这么多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