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西山区核桃箐:“世外桃源”迎客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7-08 18:09:47 文章录入:昆明康辉 责任编辑:昆明康辉 | |
|
|
1600年前,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偶入“世外桃源”,再次寻迹却“不复得路”。千百年后,昆明近郊一处仅有42户人家的纯彝族村寨再现了诗中“世外桃源”之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引来不少游客一探其美。 村子位于西山区团结街道律则社区,村内大面积种植核桃,因此得名“核桃箐”。
7月的核桃箐,是漫山遍野张扬的绿。远眺,是树木葱郁的碧山;近处,是村内随处可见的核桃树,包着青皮的核桃个个饱满,压弯了枝头。山顶,一股清洌的溪水从屋房瓦舍间顺流而下片刻不停,翠绿的木瓜就生长在两岸,像个调皮的孩童从灌木丛中探出“脑袋”似要坠入河中。 沿着村中石板小径一路向下走,几个大弯之后,便能“收获”一片90余亩的稻田,稻田成缓梯状错落排列,空气中飘扬着若有似无的稻香,沁人心脾。尚未至金秋时节,眼前的稻田内是大片大片的青绿,紫色、红色、白色的五彩水稻点缀期间,似是要画出什么图案。 费些力气爬上对面小山山顶,终于窥得稻田画作真貌。眼前,是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彝族少女,头枕着手臂在稻田中怡然小憩,周围还有“彝琴”“海鸥”等图样。微风拂过,“少女的裙摆”随风摇动,“海鸥”也挥动着翅膀,稻田更显灵动,煞是好看。 虽不是周末,仍有不少市民来核桃箐踏青赏景,有的登高远眺彩色水稻,有的则卷起裤脚踩进块专门开辟的水田中,兴致勃勃地摸鱼捉虾,不一会儿就能收获满满。 这幅精心设计的彩色水稻画作,由核桃箐167位村民在今年5月“创作”。“这是我们第一年种植五彩水稻,希望用这片新景观让游客‘眼前一亮’。”律则社区主任毕宏伟说。 近年来,核桃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彝族风情让不少市民慕名前来观光游览,也让西山区看到了为核桃箐村民增收的路子——“美丽经济”。 原来,早在2014年,核桃箐村小组就被列为西山区市级美丽示范村,道路硬化、房屋修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然而,这个彝族村落虽然环境变好了,村民收入却没有明显改善。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仍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守在村内的老人妇孺只能单纯依靠种植生活。 “单靠种包谷、洋芋,老百姓很难真正实现增收。”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忠福说,“核桃箐小组自然风光优美,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 2018年,西山区制定了“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并将核桃箐村选为乡村振兴试点村。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定下核桃箐村“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对村内168亩水稻田进行改造,种植彩色水稻,养殖谷花鱼,开发自然生态资源,种植彩色向日葵60亩,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随着五彩水稻景观初显,加上摸鱼、野炊等项目,来核桃箐的游客越来越多。毕宏伟初略计算,从现在到10月国庆节后,核桃箐将迎接游客超过2万人次。 眼下,47岁的核桃箐村民杨丽芬忙得很,她一心想赶在火把节前把自家的农家乐开起来,让生意来个开门红。核桃箐特色美食多,村里和杨丽芬一样想开农家乐的村民还有不少,别的村民则想开民宿、卖土特产、酿米酒等等,大家都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准备回村创业了。”毕宏伟说,随着生态乡村旅游建设的不断深入,游客到核桃箐能得到吃、住、游、购一条龙的高品质游乐体验,带动村民也能增收了。 下一步,西山区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1+8+3+3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建设及实施工作,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方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和谐稳定的西山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